曾梵志个展“——”启幕:9件作品串联25年间的不同创作
   来源:《雅昌艺术网》     2019年03月16日 06:02
曾梵志《面具系列95》1995布面油画现场图2019年3月15日,艺术家曾梵志个展“——”于上海166ArtSpace正式开幕。本次展览呈现艺术家的9件作品,包括油画、雕塑和纸本等不同形式,时间跨度从早期到最新创作。​展览名称取自曾梵志作品中提炼出来的一根线条,旨在探究艺术家如何运用绘画的质感来呈现主题,揭示自我记忆的层次

曾梵志《面具系列95》1995 布面油画 现场图

2019年3月15日,艺术家曾梵志个展“——”于上海166 Art Space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呈现艺术家的9件作品,包括油画、雕塑和纸本等不同形式,时间跨度从早期到最新创作。

​展览名称取自曾梵志作品中提炼出来的一根线条,旨在探究艺术家如何运用绘画的质感来呈现主题,揭示自我记忆的层次,如同那不断叠加在画布上面的颜料的层次。

展览现场

作为艺术家广为人知的早期具象肖像作品的《面具》系列作品之一,《面具系列95》绘制于1995年。作品刻画了一位看上去颇为冷静的孤独男子,宛如沉思着,一只过大的手靠着他的脸,而另一只手则插在口袋中。画面里弥漫着神秘,不安与忧伤的气息。

曾梵志《自画像》2004 布面油画 现场图

自画像是曾梵志艺术生涯中的重要符号。

《自画像》中艺术家用特写形式塑造出自己的冷静形象。画面里,他的眼睛向上仰视,形成一种自我审视的状态,随意而生动的线条几乎缠遍了他的脸,在质感上极具表现力的构图呈现出迷惘与清晰并存的情感效果。

曾梵志 《我们》2002 布面油画现场图

曾梵志 《我们》局部 2002 布面油画现场图

而由四幅画面组成的《我们》在观看距离上令人玩味,当观者全景观看是,整体视觉效果抓人眼球。而当观者走近时,画布上扭转着的线条令这几件构图连贯的肖像渐显模糊,暗示观众这些蕴含美妙节奏感的笔触会随着光线和观看角度的变换而闪烁,同时艺术家在面部主题上的裁切则强调了这一观点。艺术家在这组作品中展现出他在视觉繁复感和空间控制感之间的能力。

曾梵志设法展现出他绘画主题中的对立面。无论所绘对象是心灰意冷的年轻人,历史名流还是壮丽风景,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姿态和动作都强调出空间与视角的呼应关系。艺术家标志性的狂乱笔触在“抽象景观”系列作品中得到最大体现。

曾梵志《游泳》2006 布面油画 现场图

曾梵志《游泳》局部 2006 布面油画 现场图

《游泳》一作中,泳者孤独的身躯随着单色调的灰色水流漂向未知的命运,占据整幅作品一半画面的黑色背景由如细草般纤长的线条组成,蔓延着强烈的模糊性,画面流露出飘逸的动感。这件作品集结了艺术家对反思意识的立场和抽象与具象关系的思考,艺术家通过其绘画语言,把我们带领到一个被笼罩的,难以预测的广阔领域,从而在他的画面中勾勒出一条传递于自然能量与个体之间的绘画纽带。

曾梵志《9》2018布面油画 现场图

曾梵志《9》局部 2018布面油画 现场图

在作品《9》中,艺术家通过对同一个数字的连续表达对轮廓和线条的运用进行深度探索,人们可以在专注于细节的同时,也不会错失对抽象整体的注意。当观者走进,颜料具有光泽,丰富的纹路和图案似乎赋予其生命;从远处看,这些形状又在反复叠加下呈现出微妙的变化。

伴随着这件作品的视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观察艺术家的细节处理手法,以此捕捉其绘画中的清晰条理。与其他系列相比,曾梵志的抽象作品在画面表现上更为娴熟,显示出居于仿生形态与几何形式之间、自然形成与人为处理之间张弛有度的力量。艺术家的笔触在画布上自然流露,却又将线条如何影响感官的决定权交到观众手中。

曾梵志《肖像2》2002布面油画(左)

曾梵志《无题》2018 纸本作品 现场图

曾梵志《肖像》2009 布面油画 现场图

曾梵志《踏雪寻梅之二》2014 铸铁材质

展览现场

多年来,艺术家在艺术技能和表达形式上持续创作出不同系列,不断探索着线条与控制、时间与奇点以及作品中时现在隐的互动关系。展览空间上,作品之间也形成一种线形的连接感,艺术家作品的广度,复杂性和洞察力通过本次展览予以饱满的呈现。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至8月10日。

(实习生 王凤林)

布面 艺术家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