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选着作《陕南民间美术研究》出版
   来源:《雅昌艺术网》     2019年02月17日 14:55
王胜选一部系统研究陕南民间美术的佳作文\\戴承元2017年9月8日,王胜选老师拿来《陕南民间美术研究》书稿,邀我作序,我很高兴,我为八零后的一代学人的学术成长而高兴。胜选2008年从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安康学院工作,我和胜选虽不在同一院系,但他选定的陕南民间美术研究课题属于我主持的陕西(高校)哲学社

王胜选

一部系统研究陕南民间美术的佳作

文\\戴承元

2017年9月8日,王胜选老师拿来《陕南民间美术研究》书稿,邀我作序,我很高兴,我为八零后的一代学人的学术成长而高兴。胜选2008年从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安康学院工作,我和胜选虽不在同一院系,但他选定的陕南民间美术研究课题属于我主持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的重要研究属性。因此,胜选也就成了本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几年来,胜选作为“他乡异客”,行走在秦巴山水之间进行田野调查,出入陕南各地及周边省市博物馆收集民间美术资料,他勤奋刻苦,敏于思索,孜孜以求,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现在《陕南民间美术研究》一书即将付梓,我向胜选表示祝贺,也为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又添一新成果而欣喜!

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美术,因与群众的生活最为密切而成为中国最为大众化的艺术之一。民间美术脱胎于原始艺术,虽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嬗变,但仍保留着原始艺术的基因,是艺术之源头与艺术之根系所在,为不同时代各个阶层所青睐。它那异彩缤纷的属性与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群众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折射出的是一个区域的社会心态、群众心理和审美情趣,已远远超出了民间美术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民间美术所承载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信息,我们可以从中更真切地理解不同时期中国基层群众对幸福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礼赞。民间美术中的图像记录着群众对自然的认识和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生恒常主题的追求,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地域文化共同体主动适应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结果。从空间位置上看,陕南地域文化圈处在秦、巴之间,与川渝东北、鄂西北、豫西南、甘东南接壤;从居民构成看,人口迁徙频繁,曾是明清时期湖广等地移民的汇聚地,乡音各异,五方杂处;从文化栈积层来看,原始渔猎文化、秦汉间土着农耕文化、唐宋间的士庶商贸文化在历史演进中相互融合,形成陕南地域文化具有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秦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佛道文化共生共存的博大兼容的特征。

陕南民间美术种类较多,有剪纸、皮影、木版年画、挑花、藤编、纸扎、麦秆画、玩具和建筑美术等。它生长在汉水流域的秦巴山区,仿佛汉江之水源远流长,又如汉调二黄悠雅而激越,它是陕南的乡土瑰宝。过去,由于陕南地域偏僻,秦岭巴山阻隔,交通不变,经济落后,思想封闭,长期以来这一瑰宝“锁在深闺人未识。”当下,伴随民间文化研究的热潮,陕南民间美术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但尚未有对陕南民间美术进行系统整体研究的成果出现。《陕南民间美术研究》的出版与发行,将填补这一空白,并期望能引出鸿篇巨制。

《陕南民间美术研究》从陕南民间美术的文化生态入手,对陕南民间美术的主要门类、造型的基本特征、功能与观念、保护与传承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六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谨严、逻辑性强、图文并茂,展示出了陕南民间美术的斑斓色彩和文化积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陕南民间美术研究,发展陕南旅游业,提振陕南人的文化自信等方面都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当然,从更高的层次要求,本书既有资料掌握不足,也有资料利用不够之瑕疵。

我希望胜选在这部着作的基础上更全面地挖掘陕南民间美术资源,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整理与研究,在学术领域继续耕云牧雨,收获更丰硕的成果并进行转化利用,为陕南的文化营建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017年9月11日于安康学院

(戴承元,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民协理事,安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

封面 书名为蒋振立先生题写

封底

陕南 美术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