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高考作文写不好?注定现在简历文案依然写不好啊!
   来源:bethebeauty     2019年06月09日 13:15
上周的热点除了「志玲姐姐结婚」,当然就是「高考」了。虽然高考距离很多人已经很远,但大家讨论高考题的热情,倒是居高不下的:▲每年都有这种「高考作文合集」,关注度也挺高由于很多人的数理化知识都已经还给老师(比如我),大家一般更喜欢讨论相对好懂的「高考作文」。这不,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下面,就有好多人评论「超

上周的热点除了「志玲姐姐结婚」,当然就是「高考」了。

虽然高考距离很多人已经很远,但大家讨论高考题的热情,倒是居高不下的:

▲每年都有这种「高考作文合集」,关注度也挺高

由于很多人的数理化知识都已经还给老师(比如我),大家一般更喜欢讨论相对好懂的「高考作文」。

这不,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下面,就有好多人评论「超难」「还好自己已经不用高考了」——

▲看起来觉得难的人,不在少数啊!

没关注的人可能有点好奇了:大家都哭难的高考作文题,到底是啥呢?有多难?

这里放上被点名的「江苏卷」和「全国III卷」作例子:

▲你觉得难吗?

就简妮我说,一个是难在太短太深奥,一个是难在漫画题——漫画作文题基本是公认翻车率最高的题型了。至于原因嘛,后面会说。

当然,大部分读者可能已经不需要高考了,但这并不代表高考作文题跟我们没事儿!

简单例子,简妮我所在的一个聊天群里,表示「高考作文难写」的人群里,有很多也是日常「写作困难户」:

▲我所在的群里,大家就热火朝天的讨论了,还联想到日常客户需求

具体说来,「写作困难户」的特征包括:

不知道写啥,抓不到重点,总是跑题被打回重写,写了几句话之后就憋不出后文,写到半截卡壳,写完了觉得乱七八糟又不知如何改起,听到「」字就头疼……

虽说高考已经过去,但大家也很难否认,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要面对很多写作任务:考试、写论文、写报告、写邮件、写简历、写文案……

▲有很大一部分人,一听到写就脑壳疼

很多人会把「不会写」或「写的不好」自我归因为「没天赋」「不擅长」「没灵感」……

但以简妮我的经验,化用那句大家都很耳熟能详的话:以大多数人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之差,根本到不了拼天赋的阶段!

当年写不好高考作文是没找对方法,如今写不好各种东西也是没方法——以高考作文为例,如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呢?

01

写好的第一步,不在写

让我们先从一个提问开始: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语文考试,往往是把字词意思放在最前,中间是阅读理解,最后才是作文呢?

▲一般是这么个顺序

其实这正代表着不同层级的语文能力:你要先理解了字词,才可能理解段意文章结构——这点比较好理解。

而相应的,想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是离不开优良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很多人可能没有理解这重要的一点:要写好,第一步不是写,而是「」。

每年高考,都有很多「看漏要求」「看错题目」「写跑题」的人:

▲而且一般碰上这种,作文基本都是20、30分,整体超过100分都很难

可惜固然是可惜的,他们的作文能力未必真的只有20、30分。但从写作的要求来看,这种故事确实不值得同情——你连有什么要求需要都没有阅读清楚,你怎么能开始写呢?

这类人高考的时候会跑题看漏,写工作报告的时候会看错要求,辛苦写完然后打回重写——说到底,就是没有真的理解,写的第一步是「读」

再深入点讲,为什么写的第一步是读?因为写作一定是基于一定目的的:

▲哪怕你是在写日记呢?万一那天出版了,写的乱七八糟,也会很尴尬

比如你写简历,你是希望对方觉得「你适合这份工作,并且有充足的相关经验和能力」。你写文案,是希望人家「知道并认同产品的优点,继而购买」。

你写报告,不是为了单纯交上去,而是「希望你的上司简单清楚地明白你在做什么」——只有搞清楚了这一点,才可能写出「对症」文字。

很多人可能会说:读而已,很容易啊,那一百多个字我看了好几遍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写啊——那还是你不真正理解「读」啊!

高考作文题是特别好的例子,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首先,全国I卷,大家可以先试着读读看:

▲其实这题算很简单了,因为够长,就有足够多的信息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可以读出一些关键信息,比如「劳动很重要」,「也有人提反对意见」——但也仅此而已了。

但其实,这些文字里所包含的信息,其实已经涵盖了总体论点分论点框架素材要求素材形式等等……

不信的话,我们重新读一遍这个题目:

▲一个不容易漏掉信息的阅读方式

除了大家都能看出来的「劳动很重要」论点,题目中其实也已经给了「为什么重要」的分论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优良传统」——你需要分别论证它们是对的。

绿色的部分,是一些「反对意见」,实际上是为了换个方向加强论点——你需要说明这些观念是错的

稍微整理一下题目中的信息,再加一些议论文的常见套路,就可以很快地整理出作文提纲:

▲红色部分是题目中给出的,蓝色部分来自于套路。注意这里要求是演讲,所以跟一般的议论文有一些格式区别

其实只要列好这个提纲,就不可能出现不够800字半途卡壳的情况——认真读+找重点提取信息+列提纲非常重要!

作文之难,很大程度上难在「架构」,如何从无到有写出一篇东西?

如果你能整理出上面这个提纲,那么作文对你来说,就被转化成「填空」:把每个部分需要的东西填进去就好了,与其说是天赋活,不如说是技术活

另外,题目中还用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扫洒庭院」等古文表达——一定程度上说明是鼓励用古文的,所以我起了古文题目,这也是根据「读到」的隐含信息

类似的,我们再来试试北京卷:

▲韧性看起来很玄,但其实题目中已经给出理解读

根据上文的例子,相信大家不难发现,题目中其实已经给了韧性的定义(柔软坚实,不易折断)和举例(中华文明、中国历史关键时刻)要求。

而这些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框定了文章的架构:先定义「韧性」,再举例证明韧性的重要性(以历史关键时刻举例),最后再次点题——还是议论文那套。

而不要看漏最后的要求,「思考」,说明相比于抒情,更偏好于议论文的说理形式。区别于天津卷:

▲今年很多爱国类题目啊!

天津卷要求写你的「思想」(这是论证)和「感悟」(可能要求一些抒情),写的时候最好都cover到。

而很多人说难的江苏卷,虽然题目更短,但给的素材并不少:

▲主要是中间一段,有点让人迷惑。

虽然没有上面几个题目那么直白,但其实如果你掌握了方法,还是好理解的:

先是说物品各有性质,中间那段不太懂先跳过,后面说的是各种味道调和,共存共生,才有百味纷呈——说白了,就是要尊重事物和人的多样性

理解了前后两部分,再回头看中间部分,就不难理解了:各种味道共存才有百味,而如果只有一种味道,水加水还是水,就单一了。

虽然难懂一点,但这段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一点不少,依然是根据题目和套路补足提纲:

▲套路的问题,之后会说

如果我再说下去,这篇就真变成高考作文应试指南了——先打住。

不过,相信通过上文的例子,大家不难明白,题目中蕴含的信息,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多——甚至可以说,读懂了题目,就掌握了一大半的解决方法。

而高考已经是最简单的「作文题目」了,因为①属性很丰富,②要求明确,③一般不会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如果你连高考作文的题目都没读懂,想想工作后如何应对这样的上司和客户需求:

▲你会祈祷他们出题跟高考作文一样明确的,烧香祈祷那种

虽然上面很多短语已经成梗,但其实归根结底,依然是「阅读理解」的问题。看这个例子:

▲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段子

仔细看的话,客户要的其实是「表现张飞心细」,并没有真的要求「要张飞绣花」。

问题本就不是「三结义的时候如何绣花」而是「三结义时如何体现张飞细心」——后者能不能用「张飞听完三位生辰八字,说原来哥哥你是天秤座」或「哥哥你今天穿的鞋子和衣服很配诶」来表示呢?

再来一个应用的例子,写简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小景很慷慨地拿出了当年她申请护肤管培生的简历

这两份简历在排版上的差别,这里就不吐槽了,我们来看「工作经历」这栏。

优秀简历会在醒目位置注明「求职意向」,这个范例写的是「市场营销」,而她写出的经历如下:

▲各种接触客户、理解信息的动作,与营销岗息息相关

而小景的简历,首先她不说,你完全不知道她是投什么职位,其次再来看看她的「社会实践」:

▲我充分相信她是一字没改,投N份工作的

如果理解了本段核心:「写作一定是有目的」和「写好的第一步是读」,我想她在写简历的时候,应该不至于写成这样。

最低限度,她会先去查一下人家的工作要求,再据此写简历,不至于写这么多不相关的经历。

类似的,无论你要写什么,第一个问题一定是「要求是什么」「怎么搭建结构」,而不是懵懵懂懂地就挽袖子开写——

一定记得,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开始花的时间越多,后面就会越快,反之亦然!

02

套路与创新

跟很多其他任务一样,写文章绝对是存在「方法」或者说「套路」「模板」的。

我在清华北大这篇就写过我的议论文模板,凭着这个模板,我当年高三后半年能稳定用20+分钟写出58分(满分60)的作文,对我的成绩贡献很大。

当然,也有质疑:由于模板太过好用,你会发现现在的题目中,已经有明确的「不要套作」字样:

▲看似是拒绝模板了

但如果你把这类表达,理解为「不要模板」「从0写起」——我只能说你还是没彻底明白「套路」这个概念。

首先,模板没用吗?不能用模板吗?绝不可能!

议论文的结构基本就是那几个,一个是正反正,今年高考就有:

▲A重要的观点是对的(正),A不重要的观点是错的(反),所以A重要(正),是非常经典的模板

不是孤例,浙江卷这篇其实也暗含「正反正」的结构:

▲因为这种论证方法是基本,你不可能抛弃这种「套路」

看完第一段,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你读题目就能读出这么多框架套路,我就读不出来?

一是读的姿势有差异,参照本文第一部分二是因为我更熟悉这些议论文的套路——让你认出你姐,肯定比让你认出一个你不熟的人容易。熟悉套路从各种层面都很重要。

再比如说,让很多人痛哭流涕的全国III卷,其实也是套路:

▲漫画题之所以难,就是因为要解读,其实难是难在理解,不是难在写

大家都能读出的部分,是老师看着读书的学生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是两层,但还是太窄了。

而如果你知道,议论文的套路之一,是「以小见大」(所以前面的框架,都是从个体到社会,由小到大论述),就很容易「转化」题目:老一代希望新一代掌握知识,同时对新一代抱有深切感情。

而如果你还知道议论文的另一个套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很容易推导出,最好再加「我们绝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会更好营建社会主义」的「怎么办」部分,文章结构就更完整了。

所以你说没有套路?不可能没有套路的,80%的东西都是套路。不仅是写高考作文:

▲人民日报就总结过写简历的套路

比如写简历,套路之一就是写明自己做了什么,而且这种描写越具体越好

上图中的「联系x个社团x名工作人员,记录x万字,协调安排x次,有x人参加」就是套路,我们可以用用看。

还记得上面小景那个槽多无口的简历吗?在「相关经验」这段她是这么写的:

▲不好意思,我还是直接在上面吐槽了

而如果你理解了人民日报给的那个「套路」,上面那段话完全可以改成下面这样:

▲关键在于具体(最好有数字),以及要详细描述「你做了什么」

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既然套路这么重要,为什么题目中还要写「不要套作」?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反感套路?

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很多人即使知道套路的存在,但使用的方法不正确。我们可以看两组例子:

▲还记得这个北京卷吗?我们用它做例子写两段话


根据题目,第一段话是这样的:

▲文辞是不错的


不知道大家看起来什么感觉,我只能说,如果我是阅卷老师,我就会认为这是「套路」是「套作」,然后打低分——哪怕其实这是当场想的,而非事前准备的。

为什么这段套路感这么严重呢?仔细看下:

▲虽然文辞不错,但所有的地方都很含混


「拒绝套作」是为了预防事先准备不加理解以及运用的背诵佳句、论证过程——

换言之,如果你要表现你没有「套作」,你就必须表现你对题目的理(什么是韧性),运用恰当的例子和论证

而上面的段落,虽然文辞优美,但第一没说清楚韧性是什么(如果你清楚,就一定要清楚表达,怕跑题可以重复题目中的字句),而更致命的是例子和论证的不恰当:

▲第一,明明写的是中华民族的韧性,爱迪生……不是中国人啊!


这种不恰当的例子给人什么感觉呢?没有充分的例子积累,爱迪生这段也是考前背的,所以即使文辞华丽,也不能代表真实水平

屈原的例子好不好呢?且不说这是个老到无以复加的老梗,注意看题目,韧性是「柔软坚实、不易折断」——

屈原都跳江了,请问不易折断的点在哪啊喂?

▲屈原每年高考都要跳N次江,也是心很累


文辞的华丽,并不能掩盖含混的定义不恰当的例子几乎没有的论证——即使是当场写,这种也会像套作。

看另一段:

▲你觉得这段的例子和论证怎么样?


这段给人感觉就好很多,因为既说明了「韧性」到底是什么,也说明了为什么韧性很重要,例子确实能说明韧性,最后还有升华和总结。

▲每个段落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即使你不明白,记住套路,套路会帮你明白

这样的一段话,即使有很多是事前准备的,是按套路写的,但因为①切题②例子恰当③论证充分,那看起来也不像背的,像现写的。

所以,与其说是「拒绝套路」,不如说是「拒绝只知道套路」「拒绝只会机械运用套路」。

而很多时候,反而是真正懂得套路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反而不套路。理由是二八定律:


▲80%的工作其实耗费20%的精力就可以完成

写文章有很多工序,就像搭房子,先打地基(理解要求),再搭框架(提纲),再买材料(例子),最后才是搭砖块(写和论证)。

写文章需要创新吗?需要针对当下的材料吗?当然需要!

100%的工作里,往往有80%可以通过套路和准备解决的,比如结构、例子、金句——这些当然可以事前准备不断练习!

▲我高三的时候,会自己整理(自己整理的过程很重要)事例、论证、关键词和佳句

正如前文所说,套路能把「作文」转成「填空」。有了套路帮你减轻工作量,你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把空填得更出彩

任何文章或者说任何任务,对于不拿手的人来说,目标是「完成」——800字万岁,801字浪费!

但对于有能力驾驭的人来说,任务是舞台,是秀场,所有的任务其实都在「考察」特定的能力,而要达到优秀,你就要秀出你有这些能力

比如议论文中常见的举例说明:

▲作文要求的每一个部分,其实都在考察一种语文能力

再比如常见的报告模板、文案模板、简历模板……其实都是套路!现有的模板不够好,你可以从优秀例子中找出他们的套路

但第一,你得找到好的例子(比如多看看我写的议论文哈哈);第二,你不能只用套路应付,要有套路之上的追求,这需要不断的练习精进

03

转化与体系

有句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其实写文也差不多。

很多大家觉得很「新」的题目,其实都可以转化成我们熟知的属性。比如这个漫画题,我们可以用「以小见大」的思路,继续往上推:

▲其实读懂了,真的不难

说到底,其实是一种「交接」,一种「传承」——虽然这道题也有一些具体的场景,但抽象到一定程度,就是这些关键词

那这些关键词写过没有呢?绝对写过:

▲我之所以印象深刻,就是因为我高考就写的右边这道哈哈哈哈哈

再比如这个全国汉语试卷,其实抽象一下,关键词还是「奥运」「体育精神」「体育对我们的重要性」——

这类文章肯定也写过:

▲其实这些题目,底子上是一样的,我真觉得做10年高考题有用

再比如今年很热的爱国类,闭着眼睛都能猜到,核心论点一定是「爱国很重要」「青少年一定要爱国」「不爱国的言论如何错误」——

绝对也是写过的:

▲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

这类还有很多,18年就有两题类似的:

▲不知道有没有老师压中,我是觉得蛮明显的

一定要注意啊!这不代表你把往年的优秀习作写上去,就一定能拿高分——套作是绝对不被提倡的。

要「以小见大」也好,要「自然转化」也好,一定要给出充分的推导你是怎样从当前的题目引到一个或更大或更小或相关的主题

有这部分,就是「切题论述」;没有这部分,就是「套作硬背」——所以你说逻辑思维多重要呢哎!

▲自己平常可以练一下,左边的事例是怎么跟右边的关键词结合起来的,这就叫「切题论述」练习

这个技巧对于我们平常有没有用呢?太有用啦!

首先,面试的时候也好,聊天的时候也好,如果对方提出了你完全不会回答的问题,要通过转化,把话题自然地引向自己会的问题——

其次,其实跟高考题差不多,写报告写邮件的时候,很多核心的东西也是类似的,关键你要懂得「针对这次的情况,要如何修改」:

▲转化的好,就是「照猫画虎」,转化不好,就是「画虎类犬」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吧,之前小景的史诗级灾难简历,和优秀简历差在哪里呢?

▲左边每个部分一目了然,右边就感觉乱七八糟的

如果你掌握了本文第一部分关于「阅读」和「抓重点」的技巧,你会发现,优秀简历的优点包括:①分部分;②写明求职意向;③有(部分)英文

但也有缺点,字太小了,看得不够清楚。

掌握了需要转化和需要避免的部分,我们就可以把小景的简历进一步改成这样:

▲补全了每个部分的英文,以及像模板一样分了部分

当然,「转化」也是需要积累和练习的。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一些神转折的文章或广告,思考一下他们是如何自然转化的。

心理状态也很重要——

如果你看「高考作文」下的评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考试中,很多人看到上面这些「难题」,第一反应就是崩溃,根本想不到要去「转化」——

▲比如这里要求「演讲稿」和「信」「观后感」,都是相对新形式,有人一下就慌了

为什么我们的应变能力这么差?

▲如果能有火烧屁股还保持冷静的态度,其实大多数事情都会变得容易很多

其实说白了,一个是心理素质的问题,一个还是准备的问题。

大家可能都有这种经验,如果自己每个点都踏实的复习了,即使考试时碰到不会的点,也往往比较镇定:「我不会别人肯定也不会。可能是我学过的点,但比较不直接,我再想想就好了。」

但如果你复习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也不确定一个东西学过没学过,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知道:

▲比如这种感觉吧

那你看到这种题,肯定会各种慌乱:

完啦!老师到底有没有讲过啊!同学们到底会不会啊!别就是我一个人不会吧!啊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我肯定是不会做了!」——最后,可能会做的也变成不会做了。

积累套路也好,素材也好,都不一定会用上,但它们一定会给你更镇定稳定的心理状态——这个意义来讲,很多考试成绩在考试前就决定了。

正如很多人在写作之前,觉得自己这次努力就可以写好,但实际上,能不能写好,从平常写作的思路、步骤、练习、积累等方面就决定了。与其每次死磕死耗,不如及时学本篇转换思维哦!

文章 套路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