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诞辰100周年 如何让象征作品的“风筝不断线”?
   来源:《雅昌艺术网》     2019年04月25日 20:01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现场“作品的画面已偏向抽象,从生活中来的素材与感受,被画家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我的抽象画是包含了一点具象,所谓的‘风筝不断线’就是说风筝到天空中,与母体仍有连续,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现场

“作品的画面已偏向抽象,从生活中来的素材与感受,被画家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我的抽象画是包含了一点具象,所谓的‘风筝不断线’就是说风筝到天空中,与母体仍有连续,别人可以知道我的生活是从哪里出来的,我想在抽象中仍保持具象的境界。

—— 吴冠中

2019年4月25日,由中国美术馆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出了中国美术馆藏吴冠中作品57件、清华大学藏1件,共58件。

今年是着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吴冠中先生艺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向吴冠中先生表达崇敬之情,中国美术馆以“风筝不断线”为题,将馆藏吴冠中的油画和水墨画,编成“生命之本”“自然之意"“纯真之心”三个篇章,使观众“从吴先生的作品中,领略其一颗永无休止的探索之心,一条不断超越自己的创新之路,一根连着传统、紧系着生活的乡愁之线。”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现场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指出,风筝不断线,这根线“是贯穿吴先生艺术生命始终的线”。1919年,吴冠中生于江苏宜兴,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李超士、常书鸿、关良、潘天寿等大家,1947年入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2010年逝世于北京。

吴冠中一直强调“风筝不断线”,他在《风筝不断线》一文中,“把自己的作品比喻成一只高扬在天上不断线的风筝,为什么这么讲?吴冠中认为,画画要太拘泥于物象,画得太像的话,那就是扎得太实的一只风筝,飞不起来。要是太脱离物象的话,这只风筝就没有线了,就断了。断了的这条线就是作品和生活源头之间的这根线,这根线其实也是物象和人情之间的一条线,也是作品和观众情感共鸣的一条线。他始终是追求不断线的。”对于此次展览的主题,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此次展览策展人裔萼在“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艺术沙龙中说到。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现场

“吴冠中把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传统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特别是建国以来,对社会主义营建不同发展阶段文化现象的思考,以及他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对美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今天我们喜闻乐见、思想性、艺术性、表现性、技法性都精良、精湛、精神的艺术作品。”吴为山在展览新闻发布会上说到。

“为什么吴冠中的画在今天还能受到国内外那么多人的追捧、喜爱、探索甚至是研究?他的画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认为,秘密就在今天这个展览的题目里面:“风筝不断线”!

“吴冠中作品中的线牵在哪儿呢?牵在中国人民的生活里,牵在中国的文化里,牵在人民里。作为中国少有的几位‘人民艺术家’之一,吴冠中始终把自己当成老百姓中的普通一员,与老百姓心连心,并且深入生活,理解生活,他希望能更多地表达老百姓能看得懂的东西。”谢维和说到。

在吴冠中看来,“所谓的‘风筝不断线’就是说风筝到天空中,与母体仍有连续。”意思就是“他的画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从生活母体的感受中来。所以吴冠中先生每年都要出来找寻生活母体的感受进行创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在不断写生。”在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冠中学生王秦生看来,“正因为吴先生的作品都是从生活感受中来,所以他反对程序,这才提出了‘笔墨等于零’的观点。”

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认为:“吴先生一生讲形式美”。从来没有画过重大历史性、社会性创作的吴冠中,他对社会有着怎样的担当和责任?

“与马列维奇、康定斯基、夏加尔等艺术家一样,之所以说吴冠中他们对世界艺术史作出了贡献,是因为他们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的视觉角度、视野和通道,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发现了世界还有另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秘密。一个艺术家所以成为艺术家,就是因为他们开辟了认识世界的新的途径和方法。”

“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艺术沙龙现场

4月25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圆厅,举办了“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艺术沙龙活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秦生,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艺术中心秘书长卢新华,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此次展览策展人裔萼相继对吴冠中的作品进行了评价,亦回顾了吴冠中的精彩人生。沙龙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主持。

“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艺术沙龙现场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冠中学生王秦生向大家展示吴冠中的作品

沙龙中,裔萼向大家分享了吴冠中与中国美术馆的深厚渊源,吴冠中曾经向中国美术馆两次无偿捐赠自己的代表作,构成了今天馆藏62件作品的丰富序列。此外,吴冠中生前也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4次个人展览:1979年“吴冠中绘画作品展”;1985年“吴冠中新作展”;1999年“吴冠中艺术展”;2009年“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2010年吴冠中去世后,为了纪念吴冠中对中国美术馆收藏事业发展的贡献,中国美术馆主办了“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此次展览,是吴冠中在中国美术馆的第6次个人展览。

吴冠中将自己的艺术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宝藏,就是捐赠给国家和人民。所以,吴冠中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厅,将持续至2019年5月5日。

1号厅:生命之本

吴冠中的艺术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创作思想追求至真至美,饱含深情,他艺术世界是他用画笔编织的绚烂的梦境。吴冠中的绘画中既有生命的蓬勃向上,也有生命的枯萎凋亡。这一切,都是生命的本来状态。

春雪 1983年 吴冠中 69×137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都市之夜 1997年 吴冠中 145×368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野草 2008年 吴冠中 61×91厘米 布面油彩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推崇鲁迅精神。他创作的《野草》,画面中是鲁迅神情安详地长眠于野草丛中。鲁迅在《野草》中写道:“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直至于死亡而朽腐。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我将大笑,我将歌唱。”这种生命意识引起了吴冠中强烈的共鸣。故而,在吴冠中的很多绘画中,都有一种隐喻性和象征意味。

花与花 2008年 吴冠中 60×76厘米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桃色旋风 2008年 吴冠中 61×61厘米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逍遥游 1997年 吴冠中 145×368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在巨幅水墨画作品《逍遥游》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波洛克的影子。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吴冠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庄子名篇《逍遥游》的状态,是一种忘却物我、心性自由的境界。这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也是吴冠中艺术创造力的本源。

8号厅:自然之意

吴冠中的风景画创作着重于形式韵味的表现,诸如线与线、块面与块面之间的节奏关系,使画面中有一种和谐的律动。吴冠中的色彩柔和,画面上大多不会用很厚的颜料层,而是将油彩调和的比较稀薄,笔触无滞涩感,用笔酣畅。相较于实,吴冠中在绘画中更为注重虚的东西,这种创作观念应该得益于其水墨画的创作经验。

荷塘春秋 1996年 吴冠中 92×73厘米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弃舟 1998年 吴冠中 80×100厘米 油画

自然给予吴冠中无穷尽的创作灵感。中国传统画学思想中有“道法自然”之论,唐代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明代画家王履又说道“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概而论之,在中国传统画学理论中,始终将自然物象和心灵景象混而论之。自然的美,需要用眼睛发现,需要用心感受,最终才能创作出艺术作品。吴冠中在文章中曾谈到他对苏州留园的记忆,“留园有布满三面墙壁的巨大爬山虎,当早春尚未发叶时,看那茎枝纵横伸展,线纹沉浮如游龙,野趣惑人,真是大自然难得的艺术创造。”由此可见,吴冠中在创作中更为留意自然本身的形式美,从中寻找创作的启发。

当然,从自然到绘画,除了眼睛以外,最为重要的还是人对于美的认识。如果缺乏这一点,我们就不会用眼睛看见自然中这些美的形式。所以说,在吴冠中的绘画中,自然的形态是一切创造之始,永远是鲜活和生动的生命体。

9号厅:纯真之心

1990年代后,吴冠中的创作进入了平面化、抽象化的阶段,画面中出现了很多点、线、色块,通过聚散、重复、排列和组合,构成极为单纯、和谐的视觉关系,让观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家的纯真之心。

建楼曲 2000年 吴冠中 49×45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播 2001年 吴冠中 69×69厘米 纸本水墨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价值等于零”,说“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风筝不断线,不断线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意思就是,自己的绘画不能脱离生活,而是要从生活中直接而且。所以,鳞次栉比的密密麻麻的房屋构成了《围城》,漫天飞舞的墨点(蒲公英)构成了《播》,墨线(脚手架)和红、黄、绿色块(脚手架上作业的建筑工人的衣服的颜色)构成了《建楼曲》。

欢乐的梦 2007年 吴冠中 48×45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天外来客 2007年 吴冠中 49×45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知音 2008年 吴冠中 48×60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在吴冠中的抽象画探索中,并非完全是由生活中而且的视觉形式,还有一些是梦境、想象,或者是情绪,诸如《欢乐的梦》《天外来客》《书画缘》《恩怨》等。事实上,吴冠中一直在强调“风筝不断线”,就是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在抽象艺术探索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完全抽象。造化与心源、物象与心象,经由他那颗纯真之心的提炼与升华,成为永恒的艺术之美。

冠中 断线 美术馆